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鮮明特色,民營經濟也向更加注重“量質并重”的高質量發展穩步轉型。但近年來,面對日益復雜的內外部環境,民營經濟面臨著顯著的轉型與發展壓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許多重大論述,為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近期,多名資深金融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愈發不可或缺,支持民企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更是百年變局之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舉措。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天天基金總經理潘世友認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更是穩定發展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的基礎。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體現出法治、公平、高效三個方面的導向。
在法治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為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堅定了信心;在公平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有助于形成公平競爭的良性生態,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市場活力;在高效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要“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有助于降低企業的行政成本,提高民營經濟的運行效率。
據悉,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成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民企繼續展現強有力的發展韌性,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企業群體和投資主體以及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
技術創新方面,據全國工商聯數據,2022年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企的研發費用總額1.08萬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的50%。近年來,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也不斷涌現,民企儼然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當前,民營經濟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增進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還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動力。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對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促進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此,潘世友指出,“激發民企發展活力,可考慮通過聚焦信心、公平、創新三個層面的政策優化與行動部署,進一步加大對于民企開放式發展、創新式發展的制度支撐。”
一是“穩預期”,進一步提振民企的投資信心。一方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及其配套支持政策的宣貫力度,提振民企投資信心;另一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幫助民營企業家正確、全面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概念的內在含義,消除部分概念誤讀可能對民企投資造成的影響。
二是“降壁壘”,進一步構建更加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新時代的營商環境既要強調對內的公平、也要注重對外的開放。
三是“促創新”,進一步提升對民企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煽紤]進一步引導民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發展導向、技術支撐、人才導入等層面予以支持。
金融活水灌溉民營經濟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注入“強心劑”,也激勵著金融業進一步提升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
“融資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民企的發展壯大,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支持工具,幫助民企融資環境改善,不僅在短期有助于扭轉民企預期,也能夠在中長期穩定民企信心。”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告訴記者。
應文祿表示,創投行業應在支持中小企業、民企發展中充分發揮創新資本的作用,在科技創新、價值發現、企業培育、產業孵化方面為民營經濟賦能,積極幫助民營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并在企業的財務規范性、發展策略等方面給予更多專業化建議。
據其介紹,身處私募股權和創投行業,投資科技、投資中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直是毅達資本自成立以來的投資目標和使命。截至2022年10月底,毅達資本累計投資支持了1135家創新創業企業,幫助225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記者還注意到,為緩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近年來,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建立“敢貸、愿貸、能貸”的長效機制,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和注冊制改革也不斷推進,進一步拓寬了民企的融資渠道。
基于此,潘世友提出,當前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金融業應該主動作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與民營經濟發展的適配性。
潘世友認為,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金融業,提升間接融資的服務效能。譬如,金融機構可積極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用戶畫像、風險識別、信用定價等業務場景的應用,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民企提供差異化、精準化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可達性與可控性。
另一方面,為繼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于提高直接融資占比的要求,應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牽引,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進一步提高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包容度,多渠道、多手段推動創新型企業債券市場擴容,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加寬松的融資環境。
此外,在潘世友看來,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也可以不斷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積累長期陪伴中小企業成長的經驗,建立起覆蓋企業早期成長性挖掘、跟蹤、孵化與發展壯大全流程的直接融資服務體系。
展望未來,受訪專家認為,民營經濟憑借自身強大的發展潛力、創新活力、市場適應力,將為中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